首页 我想和岁月谈谈 第16章 冰心与邓颖超相会在月季花丛中
第16章 冰心与邓颖超相会在月季花丛中
更新时间:2024-10-23 17:18:11 字数:5429 作者:我想和岁月谈谈

冰心爱花,爱多种鲜花,她说,月季一年四季展示浓艳,吐播 芬芳,可以美化人的生活环境,增添人的生活情趣 。她爱读宋代诗 人杨万里咏月季的诗句:“谁道花开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冰心的几位小朋友创办了“北方月季花公司”,地址就在冰心 家附近。他们知道邓颖超和冰心都喜欢月季花 ,每逢花季,他们都 要请两位老人来赏花。

1986年5月 ,月季花公司的花园里盛开着数万朵月季花 。特 地邀请冰心到花园里赏花。18 日上午 ,冰心来到绚丽的花园 ,全 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听说冰心去赏月季,也赶来了。

冰心当天下午急约我去她家 。她讲,我记 ,当场写了一则短 消息,冰心看了,说可以 。她说,邓大姐是全国政协主席,但她和 我来观看月季花,是作为两位老人、两位老朋友的约会,标题就称 “邓大姐”吧。《文艺报》在头版发表这则新闻 ,标题是“邓大姐、 谢冰心两位老人相会在月季花丛中”:“5月 18 日上午十时二十五 分,冰心应北方月季花公司邀请去花房赏花,邓颖超同志得知这个 情况 ,十时四十分也赶去 。她紧握着冰心的手说:早就想去看你, 送你一束芍药,是我家院子里的,祝贺你八十六岁生日。冰心连声 说:谢谢,谢谢,我生日还早呢 。邓大姐说:那就预祝吧!冰心立

即回赠了邓大姐一个大花篮 。两位老人相互问候 ,亲切交谈 。邓 大姐说,她今天才知道吴文藻先生已过世,否则她要表示悼念 。冰 心说:我和文藻早商量好,不举办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不留遗 产给孩子,所以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你。邓大姐说:我和恩来的意 思也是这样 。她俩一直情意很浓地说到十一时半才依依不舍地分 手。邓大姐对冰心说:以后再来看您。冰心这两天常默默地坐在客 厅沙发上 ,望着墙上悬挂的一幅周总理的画像。25 日晚她对记者 说:‘我把邓大姐送给我的一束芍药 ,插在总理的像前 ,我默默在 祷祝说 ,这是您家自已院里的花 ,您觉得亲切吧。’本报记者 吴 泰昌 摄影 陈钢。”18 日晚上,老人在一页稿纸上写了“我把邓 大姐送给我的一束芍药,插在总理的像前,我默默地祷祝说,这是 您家自已院里的花,您觉得亲切吧”。

文章见报后,老人又叫我去 ,“今天我要同你谈谈那天与邓大 姐相会的详细情况”,好转告巴金,也让他高兴高兴。文藻去世后, 他一直担心我的情绪不好。她明知巴金会从《文艺报》上看到新闻, 她说 ,你们发表的内容是听我讲的 ,是为了公开发表的 ,有些细 节当时我没对你讲 。她又缓慢地讲起一些她和邓大姐交谈的细枝 末节。

冰心见到邓大姐就说:“我真想你!”

邓额超拉着冰心的手:“我也想你,又惦记你。”说着转身从秘 书赵炜手中拿过一束鲜花,“这是我家院子里种的花,特意给你带 来一束,祝贺你八十六岁生日,愿你像鲜花那样永远年轻。”

冰心激动地接过花束 ,连声说:“谢谢!谢谢!我生日还 早呢!”

“那就预祝吧。”邓大姐说。

“你那么忙,还想着我。”

“我很敬佩你,你为儿童、为人民写了那么多好作品。”

接着话题转到了花 ,邓大姐对冰心说:“我的院子里种的花, 开得像盘子那么大,你种了什么花?”

“我住楼房 ,不能种花 ,北方月季花公司每星期都给我送鲜 花。”冰心回答说。

“你那里成了鲜花的宫殿了!”邓大姐笑说。

邓颖超走进鲜花丛中 。冰心由女儿吴青推着轮椅来到花前 , 冰心迫不及待地让吴青扶她下来:“我要自已走 ,我要走到花中 间去!”

她扶着助步器 ,大步向前走去 ,急得吴青在一旁直叫:“慢点 儿走,您一看见花就什么也不顾了!”

“真好,真好!看见花,心情舒畅 。可惜我的腿不好 ,如果腿 好,我都想飞起来了!”冰心边走边说。

过了一会儿 ,冰心又非常郑重地对邓大姐说:“政协开会,我 都不能参加,我想辞去政协常委 ……”

“你不能辞,你是民进出的 ……”邓大姐说。

赏花,使邓颖超、冰心在月季园里重逢,备感愉悦 。北方月季 花公司把用鲜花插成的两个花篮赠送给她们,两人欣喜地接过,手 拉手合影留念。冰心因事先不知道邓大姐来 ,分别时,她把花篮转 送给邓大姐。

次年5月23 日上午,邓颖超再次到北方月季花公司赏花,邓大 姐到了月季园,发现冰心没有来,便询问冰心的近况 。公司负责人 说:“可以马上派车接冰心来。”邓颖超说:“冰心的腿不好,下楼不 方便,还是我去看她。”

邓颖超让秘书赵炜给冰心家挂电话 ,问问此时是否可以前去 探望 。冰心接到电话 ,感到意外的惊喜 。邓颖超很快就驱车到了 冰心寓所。冰心扶着助行器在房门口迎候,一见面,冰心就问:“我 最近写给你的信收到了吗?”

“收到了,大前天我让赵炜给你送花来 ,我忙得连个条子也没 来得及写,很抱歉 。我还看过你写的谈如何赏花的文章 ,最近又看 了《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冰心不老》,还看到你的照片 。我说, 冰心的确不老,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是乐观者。”

“我也太乐观了,总理在世时 ……”

“总理年轻时就喜欢读你的《寄小读者》。我是20年代在北京 当小学教师时读的。”🞫ł

冰心把女婿陈恕、外孙陈钢介绍给邓颖超。邓颖超关切地问: “吴青还在外语学院吗?”

“我们俩都还在外语学院。”陈恕回答说。

邓颖超转对冰心说:“你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经常的鼓 舞他们的力量。”

“那我可不敢当。”

“我不是抬高你,也用不着抬高你,你已经很高了。有多少年 的成就。”

冰心和邓颖超热烈地交谈着,秘书赵炜提醒邓大姐该回去了。 冰心挽留邓大姐吃饭 ,邓颖超说:“我们今天是突然来 ,下次来吃 饭,早一天告诉你。”

临分别时,邓颖超和冰心紧紧地握手,互嘱保重。邓颖超说: “千言万语说不完,咱们下回再叙。”

邓大姐去冰心家中看望的消息,《文艺报》也在头版发表了一

条短新闻。𝚡ļ

新闻内容是冰心在电话中告诉我的,老人讲得多,很细致,她 说新闻要简约,把事说清楚就行了。新闻见报前我在电话中连标 题一字一句念给老人听,她说同意。我以“山风”的化名写了这条 新闻:

邓颖超看望冰心

本报讯 5 月 23 日 ,邓颖超同志去北方月季花公司赏花 , 发现冰心没来 ,随后去中央民族学院冰心寓所 ,上二楼看望 冰心 。邓颖超紧紧握住冰心的手 ,详细询问她的健康和写作 。 邓颖超还和冰心家人合影留念 。

没想到,这次会见竟成了她和邓颖超大姐的永别。

1992年7月 11 日,冰心在《新闻联播》中惊悉邓大姐去世的消 息。冰心大声痛哭 ,广播员沉重而缓慢的声音,她一句也没听到, 这一夜,冰心“像沉浸在波涛怒潮的酸水海里,不知如何度过的”。

第二天一早,冰心就让她的外孙陈钢去取来一篮白玫瑰花,系 上一条白绸带,写上自已的悼词 。陈钢立刻把这只小小的花篮 ,送 到中南海西花厅大姐遗像前的桌子上,并拍了一张照片回来。

7月31 日,在大风雨的黄昏 ,冰心写了《痛悼邓颖超大姐》一 文,文中引用了刚收到的巴金给她的一封信中的一段话,巴金在信 中说:“邓大姐走了,你难过,我也很难过,她是一个好人,一个高 尚的人。没有遗产 ,没有亲人,她不拿走什么,真正是个大公无私 的人。她是我最后追求的一个榜样。一个多么不容易做到的榜样。” 文章见报时编者删去了原文中的这段引文,冰心老人见报后勃然大

怒,我少见的大怒,说我怎么向老巴交代,责问报社的领导直至中 央负责宣传的主管 ,定要讨个公道的说法。1993年作家出版社出 版冰心《关于女人和男人》一书,冰心在收入这篇文章时 ,恢复了 被删去的这段引语。

冰心对邓大姐的深厚感情寄托了她对周恩来总理的深切怀念 与尊敬。

1979年2月 12 日出版的《文艺报》第2期,头条发表了周恩来 总理 1961年6月 19 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 讲话》全文。《文艺报》编辑部和《电影艺术》编辑部联合邀请在 京的部分文艺工作者举行座谈 ,学习和讨论周总理这个重要讲话。 先后在会上发言的有张骏祥、陈荒煤、阳翰笙、周而复、赵朴初、 艾青、李陀、于兰、曹禺、江丰、谢冰心等 。冯牧、袁文殊主持了 座谈会。

《文艺报》编辑部会前安排我写这次座谈会的报道 。我去向冰 心要她发言时准备好的几页稿纸,她说,今天我来是学习和缅怀周 总理的,临时讲了周总理关心我的几段印象特别深的事,这回你们 不要发表了 。老人说,周总理刚去世时,我写过一篇悼念短文,没 有写充分,有些内容,当时还不好说。有机会再补充,写好。此后, 我断断续续听她谈起周总理 ……

冰心常说 ,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 ,是她十分尊敬的一位伟 人。冰心忘不了 1951年她和文藻全家从日本回到中国 ,周总理的 亲自过问和妥善安排。

冰心和吴文藻回到北京时,根据周恩来总理的交代,有关部门 在崇文门内洋溢胡同购买了一所房子,交由他们一家居住。这是 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但已安装上了卫生设备和热水管道,院内

铺上了砖,砌了两个花坛,还专门配备了沙发、书橱、写字台等家 具,冰心和吴文藻住进来时,生活极为方便。

冰心和吴文藻住进洋溢胡同的四合院不久,周恩来总理派车, 接他们进中南海叙谈,并且留他们共进晚餐,那是一顿普通的晚 餐 ,四菜一汤,仅一道荤菜 —— 炒鸡蛋。据后来冰心回忆 ,总理 见到他们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回来了 ,你们好呵!这“回来”二 字,着实令他们感到温暖,顿生一种回家的感觉 。吴文藻坐在周恩 来的旁边,第一次会见,却没有陌生感。吴文藻向总理谈到自已的 经历,原本就是教书的,后来,抗日到了重庆,误入仕途,又去了 日本,本想很快就回来,但没有想到国内的局势变化这么快 。总理 接过他的话题,连声说,没有关系,革命不分先后,吴先生在日本 也为我们党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并且称赞他对革命是有贡献的。 周恩来又问到冰心的身体,并且以他惊人的记忆,说大概有十几年 没有见面了吧。显然 ,周恩来记住了那次在重庆“文协”会上的见 面,仅是一面,作为一个日理万机的总理,竟然会清楚地记起。周 恩来还问到孩子上学的情况,冰心一一作答,并且告诉总理,他们 回到北京后,都改了名字,儿子叫吴平,大女儿叫吴冰,小女儿叫 吴青,吴平在清华大学建筑系学习,两个女儿都在读中学 。总理就 问,中学之后两个女儿有什么打算 。冰心告诉总理,大女儿想学历 史,小女儿想学医。总理略作深思 ,建议两个女儿去学习外语,总 理说,你们家的条件好,学习外语有好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与许 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外事活动很多,而外语人才奇缺,希望冰 心不仅为国家培养建设大厦的人才,还要为国家培养与外国人打交 道的人才 。总理说 ,请他们回去后与孩子们商量一下 。此后 ,吴 冰和吴青都按总理的希望,报考大学时选择了学英语。吴冰进了

北大西语系,吴青进了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总理在这次会见时 ,还征求了冰心和吴文藻对工作安排的意 见 。吴文藻在回国之前 ,也曾考虑过这个问题,能为新中国做哪些 工作。那时,中国与印度的关系很友好,吴文藻对印度的情况熟悉, 因而,他曾希望,如果能将自已派到印度,可以发挥他的作用;如 果国家不需要他去印度,则可回到学校做教师 ,这也是他的愿望。 冰心则没有具体的想法,只是希望多为孩子写一些作品。

冰心说她忘不了她的老伴吴文藻和她的两个子女 1957年被错 打成右派后 ,周总理对她一家的关心。她说我们家当时是右派家 庭,我也成了半个右派,那个时候,周总理和邓大姐能想到我们, 关心我们,能做到这点,太不容易了。

有一天 ,周恩来总理让邓颖超大姐派车来接冰心 。在中南海 的西花厅,邓大姐细细地问到冰心一家的近况,特别询问吴文藻的 具体情况 。她怀着感激的心情 ,向邓大姐如实地倾诉了一切 。邓 大姐关心吴文藻的近况,关切地说:“作为亲人,应该多关心他,多 安慰他。”

冰心告辞时,邓颖超紧紧地握着她的手,冰心诚挚地向邓大姐 致谢。

冰心清晰地记得 ,1972年,在一次接待外宾的宴会上,她和 重病在身的周总理最后的一次见面 。周总理说:“冰心同志,你我 年纪都不小了,对党和人民就只能是‘鞠躬尽瘁’这四个字啊。”总 理这语重心长的嘱咐,一直激励着她。

周总理逝世后,冰心“笔与泪俱”,及时写了《永远活在我们心 中的周总理》,她在“排山倒海而来的关于周总理的回忆”中,“只 写出我感受最深的几段”,敬爱的周总理“您将永远,永远地活在

我们的心里”。

1980年4月,中国作家代表团由巴金和冰心率团赴日本访问。

冰心与巴金一起,到京都岚山的龟山公园,参谒“周恩来总理 诗碑”。诗碑建在一座林木葱茏的山冈上 ,褐色的石头砌成圆形基 座,上面是青色的石碑,用的是京都东郊的坚硬的鞍马山石,上面 刻着周恩来青年时代写的《雨中岚山》一诗。冰心和巴金来到诗碑 前,以崇敬的心情献花、敬礼。冰心仰望着这座巨大的石碑 ,默默 地咏着《雨中岚山》:

雨中二次游岚山 ,两岸苍松 ,夹着几株樱 。到尽处 ,突 见一山高 ,流出泉水绿如许 ,绕石照人 。潇潇雨 ,雾蒙浓;一 线阳光穿云出,愈见姣妍。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 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 ,真愈觉姣妍 。

这首诗是周恩来 1917年至 1919年4月在日本求学期间写的。 此时的岚山,已不是周恩来青年时期冒雨远眺时那样萧瑟、凄凉; 站在诗碑前 ,可以眺望远处的群峰、山冈前的河川和两岸的田园。 冰心由衷地感谢日本朋友,在这值得纪念的山头,建立起这座丰 碑,使得中日两国的朋友们,都能把崇敬周恩来总理的心情,呈现 在这座能够代表乱流中的一根砥柱、模糊中的一点光明的诗碑上。 冰心拾了一块鞍马小石,留作纪念。

参谒诗碑后 ,冰心步周恩来青年时代的诗作《大江歌罢掉头 东》的原韵,当场对众挥毫,写下了参谒周恩来总理诗碑时的心情:

高歌直下大江东 ,力挽狂澜济世穷 。

仰首默吟低首拜 ,岚山一石一英雄 。

邓颖超去世后,冰心写了《痛悼邓颖超大姐》一文 。在邓颖超 逝世后的日子里 ,冰心常常想起邓大姐 ,冰心说:“和我谈过话的 外国朋友,都认为邓大姐是个心胸最广阔、思想最缜密、感情最细 腻的女性,而且她的思想和感情都完全用在她的工作和事业以及她 周围人们的身上。她最理解、最关怀、最同情一切人,是把爱和同 情洒遍了人间的一位伟大女性!”

1986年5月29日

设置
  • 阅读主题
  • 阅读主题
    雅黑
    宋体
    楷体
  • 阅读主题
    • A-
    • 18
    • A+
  • 自动订阅 不在展示订阅提醒,自动订阅下一章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