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想和岁月谈谈 第18章 秋天里的钱锺书
第18章 秋天里的钱锺书
更新时间:2024-11-05 19:28:59 字数:1491 作者:我想和岁月谈谈

我见到钱锺书先生很晚 ,但记住他的大名并不晚。

20世纪50 年代中期我进入北大中文系 ,常听到老师在闲谈时称赞他才学惊 人,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我的老师中 ,有的是他的同学,有的还是 他的师辈,都是成就卓著的名教授,平日是难得佩服他人的 。

老师 们的这些话语,对一个刚刚踏入文学门槛的青年,烙下的印记自然 是深深的。

对钱锺书先生有了点具体了解 ,还是在读了他的著作之后。

20世纪60年代初 ,我留校当研究生期间 ,阅读的选择自由度比本 科时大多了 。

我从校图书馆借阅了钱先生 20世纪40年代出版的几 乎全部作品: 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 ·兽 · 鬼》、 长篇小说《围城》、理论研究集《谈艺录》。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 社出版的《宋诗选注》和 1962年在第一期《文学评论》发表的《通 感》,是朱光潜老师推荐给我的“不可不读之作”。

记得朱先生说过, 《通感》比《谈艺录》好读,只有钱锺书写得出。

由于自已的学识阅 历的关系,当时不可能深入把握钱先生著作博大精深的内涵,甚至 有时过文字关也颇费力 。

不过 ,对钱锺书先生的崇敬,由此在心底 切实地升起。

我初次见到钱先生和他的夫人杨绛先生是在 1977年。

当时《文×艺报》尚未复刊 。

我在《人民文学》杂志待了一段时间 。

为了支撑 复刊不久的刊物 ,主编要我们千方百计多约些名家的稿子。

我先 去求叶圣陶先生 。

编辑部就在叶老家对面 ,上班或下班前后,不时 去看望他 ,慢慢熟悉起来 。

我磨到了叶老好几篇大作 ,叶老还介 绍我去向俞平伯先生求援 。

有一次叶老从开明书店出版的《谈艺 录》谈到了钱先生。他问我为什么不去找钱锺书 ,还有杨绛,我说 一直想去拜访他们,听说钱先生正潜心巨制,不愿为报刊赶写应时 之作,去了怕碰钉子。

叶老听了我的顾虑大笑着说:“别怕碰钉子, 他们待人很好,钱锺书有学问,人也健谈,拿不到稿子,听他们聊 聊也长见识。”经叶老的鼓气,我决定贸然去看望钱先生夫妇。

在一个金色秋天的下午 ,我来到三里河南沙沟他们的新居。

来开门的是杨先生,当自我介绍并说明来意后,她微笑着轻声叫我 稍等,并很快将我引进客厅。

只见客厅东头书桌有人在伏案写作, 清瘦的脸,戴一副黑宽边眼镜,我知道这就是钱锺书先生。

他抬头 见我站立着,连忙起身走过来:欢迎,欢迎!我在客厅西头靠近杨 先生书桌的一张沙发上坐下,杨先生给我一杯清茶,钱先生在我正 对面的一张转椅上坐下了 。客厅宽大、明亮,秋阳投照在一排深黄 色的书橱上,色调和谐,给人以温馨的感觉。

正当我端杯喝茶时 , 钱先生突然起身摆着手大声地说:写文章事今天不谈。碰钉子我已 有思想准备,但没想到碰得这么快,这么干脆。

还是杨先生观察细 腻,见我有点局促,茶杯在手中欲放不下,便主动岔开话题,问我 最近到过哪些地方,知道我刚从上海回来,便急切地问见到巴金先 生、柯灵先生没有?

他们身体好吗?

我将所见所闻一一告知,气氛 顿时活跃起来,钱先生的谈兴也上来了 。

我静心地听他谈,杨先生 在一旁也听着,偶尔插话。钱先生关心地问起了阿英先生身后的状况 。

他那天所谈 ,主要是中外文学史上一些名著和中国近现代 文坛的趣事 。

跟随他在书海遨游 ,他的饱学中西,使我大长见识, 他的睿智、幽默、诙谐、风趣的谈话,使我获得少有的轻松和愉悦。

当室内阳光渐渐黯淡时,我才意识到该告辞了。

作为一名编辑,在 钱先生面前,初次,不,之后多次,我都是个不称职者,我记不起 从他和杨先生那里约到过哪篇大作,但是他们的谈话对我素质修养 的提高大有教益 ,对我具体的编辑业务也有许多宝贵的提示 。

钱 先生未必料到,初次听他谈话时,由于他多次忆及郑振铎先生,我 才不忘次年郑先生因公遇难二十周年之际为《文艺报》约请冰心 先生写了《追念振铎》一文 。事隔多年 ,还得补谢钱先生、杨先生 二位。

设置
  • 阅读主题
  • 阅读主题
    雅黑
    宋体
    楷体
  • 阅读主题
    • A-
    • 18
    • A+
  • 自动订阅 不在展示订阅提醒,自动订阅下一章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