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想和岁月谈谈 第48章 海棠树下的约会
第48章 海棠树下的约会
更新时间:2024-10-23 17:19:19 字数:2554 作者:我想和岁月谈谈

今年3月,巴金先生从上海来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巴老一 晃竟三年没进京了。他下飞机刚住定 ,就说这次想去看望几位老 朋友,首先提到叶老,他急切地询问:“叶老是否还在医院里?”

叶圣陶老先生已九十一岁高龄,是国内文坛德高望重的长者, 许多八旬老作家对他都以师相称。叶老不老 ,给人留下的印象,他 犹如逢春的老树。他老人家走路硬朗 ,说话气足,每天还能喝点黄 酒、葡萄酒或啤酒 。大家都为他的健康高兴,从心眼里祝愿他百年 长寿。可近一二年,虽无大病,他却也数次住医院,胆结石手术两 次,明显感到精力不如前几年了,但比起同辈人来总还算好。

巴金看望叶老的信昨天已捎去,今天一早,叶老长子至善和我 前去医院 。叶老正不安地等候 。巴金走进时 ,叶老忙从沙发上站 起来,向前紧紧地抓住巴金的双手:“你好!”还不等巴金说完“叶 老,您好,我们都很想念你”,叶老又接着说:“你要多加保重,多 加保重! ”叶老送巴金一本新近三联书店出版的自著散文乙集 ,巴 金翻看着这精致的厚厚的一本,看着叶老题签的核桃般大的字,高 兴地说:“叶老,这些年您写了这么多,您要多注意休息。”叶老说: “我写不了什么了,你还年轻,注意身体,多写点。”至善、小林和 我坐在旁边 ,听他俩亲切愉快地交谈 ,竟忘了这里是病室 。两位

都是八九十岁的老人,一个多小时很快过去了,巴金说还要去二楼 看望也在住院的周扬。告别时 ,叶老依恋不舍,拄着拐杖,由家人 搀扶着,一直送到过道,不住地招手:“多保重,下次见,秋天见, 再见!”

叶老“再见”的话声还响在我的耳际,现在正当盛夏 ,秋天不 远了 。叶老住院 ,每次都想早点出来 。他太重感情 ,舍不得住了 几十年的四合院里的一切 ,舍不得他的亲人和来来往往的熟人朋 友。他不习惯病房里过于寂静的生活。

叶老家院子东北角上有棵上了年岁的海棠树,每年4月中旬开 花 。十一年前 ,叶老整八十岁的那年 ,他与四位少小在家乡熟悉 的好友俞平伯、顾颉刚、王伯祥、章元善约定,每年4月 19 日这天 来家里小聚,观赏海棠花。1982年的这一天,我凑巧去叶老家,叶 老留我一道酌饮 。顾先生刚过世 ,俞先生和章先生在 。第二年也 是这个时节 ,叶老和至善出城去西郊北大看望朱光潜和王力先生。 叶老在朱先生家里喝了几杯白兰地 ,叶老对朱先生说:“来碰杯! 我们好几十年没有碰过杯了。”叶老还蛮有兴致地到楼前院子里散 步,看了朱先生地震时期住过的草棚 。分手时 ,叶老对朱先生说: “多加保重! ”1983年冬天,叶老早早地带信给冰心 ,邀请她明年 春天来家里看海棠花,冰心也在早早地盼望着这一天。她虽骨折 住过院,谢绝了社交活动,但她十分乐意,甚至有点翘盼这次聚会。 1984年春天 ,对叶老一家来说真是太不顺利了 ,先是叶老住院手 术,跟着至善住院手术,接着从南京来协助叶老整理文稿的次子至 诚也住院手术 。去年叶老家的海棠花依旧盛开 ,可谁有心思去促 成这件雅事?事后,叶老多次说:“对不起冰心,今年请不了她了, 明年吧!”不巧,真不巧,今年春天海棠花盛开时,他又在医院里。

他没忘记这次约会,又多次说对不起冰心。他不再说明年了 ,但我 从他的目光里看出了他的期望 。叶老在病中还如此情感诚挚地惦 念着亲友 。近年朱光潜先生身体不好 ,我每次去北大回来,叶老常 要问我去看了朱先生没有,他走路怎样?上下楼梯要小心,千万别 摔跤!叶老说自已走不动了 ,只好带个口信问候问候 。文化界许 多活动都想请叶老光临,一般的活动由至善代表,有些活动叶老坚 持要去 。前年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纪念老舍的会,叶老正在病中,可 他说:“老舍含冤屈死,一定要去!”会议中间,我在大厅里忽然见 到叶老拖着碎步往外走,他的孙媳也是他的秘书兀真悄悄告诉我叶 老发烧了 。叶老叫我告诉老舍夫人,他早退了。

叶老曾同王力先生谈起现在要他们当顾问的地方太多,叶老 说他不想戴这么多头衔 ,自已做不了什么 ,不想图虚名 。恰巧不 久,《红楼梦》电视剧组来请他当顾问,叶老没同意,他自谦地说: “《红楼梦》我是读过,很早就读过,也有点体会,但没有认真研究 过 ,所以没有资格当这个顾问。”我在翻阅20世纪30年代叶老主 编过的《中学生》杂志时,发现茅盾长篇小说《子夜》出版时,这家 刊物上有一则介绍《子夜》的广告,言简意赅,十分精彩 ,可以视 为对《子夜》最早的评论文字。我在一篇介绍这条资料的文章中说 此广告很可能出自叶老之手 。叶老家里人将这篇拙文念给他听了 , 他却说这条广告记不清是不是他写的了,也可能出自已故当年《中 学生》编辑徐调孚之手。

叶老办事素来认真严谨 ,与叶老有过接触的人谈起这点都深 有感触 。八九年前 ,我在《人民文学》杂志社工作,办公室就在叶 老家对门 。中间休息时 ,常去看看叶老 ,闲聊一会儿。有一天我 刚从叶老家回到办公室 ,有人送来一封信 ,拆开来看原来是叶老

的,墨渍还未干,我好生奇怪。看信后才知道 ,刚才叶老谈话时提 到的一件事,我走后他从家里人那里知道他说的有些细节不确,怕 我与别人谈起,以讹传讹 ,所以追写这封短笺来“更正”。叶老对 自已的文稿更是反复推敲,连标点、版式都不放过。他曾为《人民 文学》写过一首诗,在附函中说:“倘以为可用,希照式排版,校样 望交下一观。”由于编辑工作的粗心 ,发表这首诗的版式有不合叶 老心意之处,我向叶老道歉过,所以这件事印象极深。叶老的文学 成就是多方面的,小说、童话、词、散文。从成果来看 ,散文是他 数量最多,使用最久,也最自如的体裁 。叶老的散文影响极大,受 到几代读者的喜爱。可惜他的散文结集出版的并不多。这两年,至 善、至诚兄弟帮父亲整理出版了散文甲、乙两集,近百万言。照理 说有至善他俩细心编选,叶老大可不必亲自过问,但他却坚持一一 校看这些旧作,改正误排的错别字和文言成分过重的地方,标题不 合适的也重新拟定 …… 叶老是在视力越来越弱,精力越来越不济的 情况下,戴着老花镜、手执放大镜,在强烈的日光灯直射下一页一 页阅看这些原稿和校样的。本文开头说到叶老在医院里送给巴金的 书就是这本散文集。巴金听说叶老为了这本书费去了不少心血,边 翻看边激动地说:“叶老,要注意好休息,眼睛不行时就少看点。”

我有三四个月没有见到叶老了 。天热 ,他身体好吗?许多人 在挂念他。今天下午 ,从叶老家属的电话中获悉,叶老近来身心均 好 ,这是很令人欣慰的事 。我希望就这样“均好”到秋天、冬天, 快点出院 。我们好去家里探望 ,习惯地听他随意漫谈,说不定还能 陪他老人家喝上一杯老酒呢!

1985年7 月

设置
  • 阅读主题
  • 阅读主题
    雅黑
    宋体
    楷体
  • 阅读主题
    • A-
    • 18
    • A+
  • 自动订阅 不在展示订阅提醒,自动订阅下一章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