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权路狂飙,从驻村干部开始 第116章 比棚内的温度还要灼人
第116章 比棚内的温度还要灼人
更新时间:2025-08-30 12:52:39 字数:2352 作者:草哥的传说

田晓禾的指尖,点着笔记本上画的一个示意图:

“可以考虑尝试改良式的双干整枝。在主蔓第一花序下方,选留一个健壮的侧枝作为第二结果枝干。”

“这样虽然前期管理会稍微复杂一点,需要及时绑蔓和去除这个侧枝上再萌发的侧芽,但能有效增加植株的结果部位,理论产量能提升15%到20%。”

她抬起头,明亮的眼睛看着林深,带着征询,“你觉得呢?林书记?”

她的眼神清澈而专注,带着对专业的自信和对实践的尊重,更有一种说不出的吸引力。

林深被这目光看得心头一热,同时也感到了压力。

下周一就要去省城,参加那个高级研修班了,他深知自己这个“半路出家”的农业门外汉,肚子里那点墨水远远不够。

田晓禾的建议,无疑是个技术提升点,但也意味着更大的挑战。

“15%到20%?”

林深咂摸着这个数字,看着棚里累累的果实,眼神立刻变得热切,

“这提升可不小!值得一试!不过……”

他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

“晓……晓禾老师,这双干整枝具体怎么操作?绑蔓的时机、角度,还有这个选留侧枝的标准……您可得好好给我补补课,不然我这去了省城,人家一问三不知,可就露怯了,也对不起您这位‘特派专家’的指导啊!”

他故意把“特派专家”几个字说得带了点调侃,眼神里却满是真诚的请教。

田晓禾被他逗得嘴角微扬,露出一丝浅笑,脸颊泛起淡淡的红晕,在闷热的大棚里显得格外动人。

“林大书记也有露怯的时候?”

她轻轻回了一句,随即翻开那本厚厚的《现代茄果类蔬菜高效栽培技术》,

“正好,关于双干整枝和夏季大棚西红柿的关键管理技术,我结合我们这里的气候土壤特点,整理了几个要点。”

”特别是针对水肥精准调控和高温期的病虫害预防,是省城研修班肯定会重点讲的内容,我们提前捋一捋,你心里也好有个底。”

说着,她很自然地走到旁边一个稍微宽敞点的垄头,也不嫌脏,直接席地而坐,把书本摊开在膝盖上,笔记本放在旁边。

她拍了拍对面的一处垄台:“来,林书记,时间紧任务重,咱们抓紧。”

林深看着田晓禾那副“学术探讨”的认真架势,再看看她拍着的地面,心里又是感激又有点莫名的悸动。

他应了一声,拄着拐杖走过去。

田晓禾接过拐杖,扶着林深小心地坐下来,自己再坐了回去。

两人的距离瞬间拉得很近,膝盖几乎要碰到一起。

棚里闷热,泥土的气息混合着西红柿植株的青涩味道,还有身边女孩身上传来的淡淡馨香,让林深感觉周围的温度似乎又升高了几分。

王老蔫和其他几个村民见状,都善意地笑了笑,自觉地放轻了动作,到稍远一点的区域去忙活了,把这片小小的“学术角落”留给了他们。

田晓禾翻开书,指着上面的文字和图示,开始讲解。

她的声音清晰而柔和,像山涧清泉流淌:

“首先,双干整枝的关键在于选留侧枝的时机和位置。必须在第一花序开花前进行,太晚侧枝木质化,影响生长;太早则侧枝太弱,没有保留价值。位置要选在主蔓第一花序下方第一、二片叶的叶腋间,这个位置的侧枝通常比较健壮……”

她的指尖在书页上滑动,白皙的手指在密密麻麻的文字间,显得格外灵巧。

为了看清上面的图文,林深凑得很近,几乎能看清她低垂的眼睫毛,像两把小扇子,随着她讲解的节奏轻轻颤动。

他努力集中精神,跟着她的思路,在脑海里构建着植株的形态。

“等等,晓禾,”他指着书上的一张图,“你看这个示意图,选留的侧枝和主蔓之间的夹角,是不是也有讲究?书上说最好大于45度?”

“对,观察很仔细!”田晓禾赞许地看了他一眼,这一眼让林深心头一跳。

她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快速画了个简单的植株结构图,

“角度很重要。小于45度,两干容易交叉缠绕,影响通风透光,也增加管理难度。大于45度,两干能相对独立生长,空间利用更合理。我们实际操作时,在绑蔓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把选留的侧枝向外侧牵引,固定好角度。”

她一边说,一边在图上标注角度和绑蔓的位置,笔尖在纸上发出沙沙的轻响。

林深看着田晓禾专注画图的侧脸,那微微抿起的唇线,那因为思考而轻轻蹙起的眉头,都透着一股沉静、聪慧、并令人心动的魅力。

他发现自己有点走神,赶紧强迫自己把目光移回图纸上。

“明白了,角度是关键。那水肥这块呢?上次你提到滴灌系统的肥水耦合,我还有点迷糊。

“肥水耦合是精准农业的核心之一。”田晓禾放下笔,拿起另一本更厚的书,翻到相关章节,

“简单说,就是根据西红柿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求,以及实时的土壤墒情、植株长势,甚至是天气情况,来动态调整灌溉水量和肥料配比、浓度。比如现在,”

她指了指棚里正处于盛果期的植株,“果实膨大需要大量的钾和适量的氮磷,同时需水量大,但又要避免大水漫灌导致裂果和土传病害。”

“我们的滴灌系统,就要设定成少量多次,每次灌溉时间短,但频率增加,肥液浓度也要相应调整,以高钾型水溶肥为主……”

她的讲解深入浅出,结合着双林沟大棚的实际情况,不再是枯燥的理论。

林深听得非常投入,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

田晓禾耐心解答,有时还会拿过林深的手,在他掌心比划根系分布或者水肥流动的方向。

那微凉柔软的指尖,触碰到林深掌心皮肤时,两人都仿佛被微弱的电流击中,动作同时僵了一下,

随即又都装作若无其事地继续讨论,只是空气里那若有若无的暧昧气息,似乎比棚内的温度还要灼人。

“还有就是高温期的白粉虱和病毒病,”

田晓禾的指尖划过书页上关于病虫害的章节,神情变得严肃起来,

“现在这天气,棚内高温高湿,正是爆发期。物理防治的黄板要挂足量,位置要放在植株中上部通风口附近;”

“生物防治的丽蚜小蜂释放要定时定量,化学药剂的选择要格外谨慎,尽量选用低毒高效的,而且喷药时间要选在清晨或傍晚,避开高温和授粉时段……”

她讲得很细,林深听得认真,两人头挨着头,沉浸在这片充满生机的绿色世界里,浑然不觉时间的流逝。

棚外蝉鸣依旧,棚内只有田晓禾清泉般的声音和林深偶尔的提问,以及书本翻动的沙沙声。

阳光透过棚膜,在他们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将两个年轻的身影笼罩在一片暖融融的、带着植物清香的静谧之中。

设置
  • 阅读主题
  • 阅读主题
    雅黑
    宋体
    楷体
  • 阅读主题
    • A-
    • 18
    • A+
  • 自动订阅 不在展示订阅提醒,自动订阅下一章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