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想和岁月谈谈 第5章 元戎兼诗人的黄兴
第5章 元戎兼诗人的黄兴
更新时间:2024-11-05 19:25:26 字数:1181 作者:我想和岁月谈谈

辛亥革命期间 ,涌现出众多文武兼身的先烈 。

当时与孙中山 齐名的黄兴(克强),是军事行动的重要指挥者。

为革命工作需要 , 他的行踪,很带有点神秘的色彩 。

他是神枪手 ,从海外南洋进出大 陆几十次,甚至还乔装过“和尚”呢!

我国现代大画师齐白石在其“自述”一书中,谈到他壮年时在 桂林与一姓“张”的“和尚”邂逅的趣事:

有一天在朋友那里,遇到一位和尚, 自称姓张,名中正,人 都称他为张和尚,我看他行动不甚正常,说话也多可疑,问他从 哪里来,往何处去,他都闪烁其词,没曾说出一个准地方,只是 吞吞吐吐唔了几声,我也不便多问了。他还托我画过四条屏, 送了我二十块银圆。我打算回家的时候, 他知道了, 特地跑来 对我说:“你哪天走?我预备骑马,送你出城去! ”

这位和尚待 友,倒是很殷勤的。

到了民国初年,报纸上常有黄克强的名字, 是人人知道的。

朋友问我:“你认识黄克强先生吗?”

我说:“不 认识。”

又问我:“你总见过他?”

我说:“素昧平生。”

朋友笑着 说:“你在桂林遇到的张和尚, 既不姓张,又不是和尚,就是黄 先生。”我才恍然大悟,但是我和黄先生始终没曾再见过。

1907年下半年 ,黄兴为发动钦州 、防城起义和镇南关(今友 谊关)起义,两次去广西。据《蔡松坡先生年谱》记载,是年 10月, 黄兴变姓名为张愚诚,偕赵声潜赴桂,密计起事镇南关。这就从旁 证实了白石老人回忆之可靠。

黄兴在戎马倥偬、性命朝夕未卜中,不忘向白石求画,足见其 对艺文之喜爱。

他虽事军务,却写得一手好诗词,以清丽婉约之笔, 抒发英雄豪迈之情,风格别致,读来感人至深。

作品为数不多,大 抵写于武昌起义之前,赠送战友, 吊挽烈土,感情沉痛悲愤,充分 体现了诗人视死如归的革命决心。

萍乡、浏阳、醴凌起义事败,挚 友刘道一被害,黄兴在日本听到这个消息时,和刘道一兄刘揆一相 抱痛哭,当下写了《吊刘道一烈土》:“英雄无命哭刘郎,惨淡中原侠 骨香。我未吞胡恢汉业,君先悬首看吴荒。啾啾赤子天何意,猎猎 黄旗日有光。眼底人才思国土,万方多难立苍茫。”结尾两句,诗人 因痛失人才而久久伫立,凝望苍茫大地,一位忧愤深广、胸臆开阔 的革命领导者的形象活现在我们眼前。

《蝶恋花 · 赠李沛基》是一首 赠友的佳作:“画舸天风吹客去,一段清秋,不诵新词句。闻道高楼 人独住,感怀定有登临赋!昨夜晚凉添几许!梦枕惊回,独自思君 语:莫道珠江行役苦,只愁博浪椎难铸!”

这首词作于1911年秋,是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在香港写给准备暗杀清朝驻粤大员的李沛基兄弟 的。

下半阕,写诗人得悉李氏由香港抵达广州后自已的思念,他想 起李沛基临行时的壮语:“莫道珠江行役苦,只愁博浪椎难铸!”

行 役之苦算得了什么,担心完成不了指派的任务!

诗人既勉励战友, 又在鞭策自已。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众在广州举事,凌晨他向党 人写了绝命书:“本日当驰赴阵地,誓身先土卒,努力杀贼,书此以 当绝笔。”

这更是一曲激越人心、振奋我民族精神的革命赞歌。

1981年 1 月

设置
  • 阅读主题
  • 阅读主题
    雅黑
    宋体
    楷体
  • 阅读主题
    • A-
    • 18
    • A+
  • 自动订阅 不在展示订阅提醒,自动订阅下一章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