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想和岁月谈谈 第6章 孙中山的诗作与诗论
第6章 孙中山的诗作与诗论
更新时间:2024-11-05 19:26:18 字数:914 作者:我想和岁月谈谈

辛亥革命时期的领导人和宣传鼓动家几乎都爱好诗歌,且有作品 传世。他们偶尔挥笔,或抒发革命情怀,或悼念壮烈牺牲的战友,写 下了一些情感真切的诗歌,在实际斗争中起着强烈的鼓舞斗志的作用。

相比之下,孙中山的诗作就不算多了。甚至还不及年仅三十过 早遇难的武将吴禄贞留给我们的诗作数量。孙中山现存最早的一首, 是他1898年在日本写的一首民谣,以备起义时作联络暗号用:

万象阴霾打不开 ,红羊劫运日相催 。 顶天立地奇男子 ,要把乾坤扭转来 。

这类供联络用的诗歌一般文字较粗糙 ,而孙中山的这一首却 不然,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

孙中山写得最好 ,也最为人称道的要算 那首七律《挽刘道一》:

半壁东南三楚雄 ,刘郎死去霸图空 。 尚余遗业艰难甚 ,谁与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风悲战马 ,神州落日泣哀鸿 。 几时痛饮黄龙酒 ,横揽江流一奠公!

刘道一是留日湖南籍学生,同盟会会员 。

1906年春 ,同盟会 总部派他在湖南、江西交界地区宣传革命、联络会党、策划起义。 举事失败后 ,刘道一于 12月31 日在长沙浏阳门外就义。

这是同盟 会成立后第一次武装起义,刘道一是第一个为革命捐躯的留学青 年,噩耗传来,革命党人无不悲痛,纷纷写挽诗,寄托哀思。

孙中 山的这一首,写得较早,感情深沉悲壮 。

此外 ,他晚年还写有一首 七律《祝童洁泉七十寿》。

能见到的孙中山的诗概就是此数了 。

至于孙中山的诗论,更是绝少为人所留意。

胡汉民(展堂)《不 匮室诗钞》卷八《与协之谈述中山先生论诗垒至韵》一首自注云:

中山先生辄诏吾辈曰 ,中国诗之美 ,逾越各国 ,如 三百篇以逮唐宋名家 ,有一韵数句 ,可演为彼方数千百言而不 尽者 。或以格律为束缚 ,不知能者以是益见其工巧 ,至于涂 饰无意味 ,自非好诗 ,然如床前明月光之绝唱 ,谓妙手偶得则 可 。唯土非寻常人能道也 。今倡为至粗率浅俚之诗 ,不复求 二千余年吾国之粹美 ,或者人人能诗而中国已无诗矣 。

这则材料间接表明 ,孙中山对中国旧体诗殊赞美而对正在尝 试的白话新诗并不赞许。

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伟大领袖 ,其政治 立张是变革进步的,他对西方文化思想亦持积极的欢迎态度,何以 对白话新诗态度如此?

我们常说,文艺现象是复杂的,一个人的文 艺偏爱与观点,不简单地等同于其政治倾向与见解。

孙中山对中 国旧体诗与白话新诗的褒贬,就是一个例证。

1981年8 月

设置
  • 阅读主题
  • 阅读主题
    雅黑
    宋体
    楷体
  • 阅读主题
    • A-
    • 18
    • A+
  • 自动订阅 不在展示订阅提醒,自动订阅下一章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