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想和岁月谈谈 第9章 周瘦鹃与花花草草
第9章 周瘦鹃与花花草草
更新时间:2024-10-23 17:17:57 字数:1695 作者:我想和岁月谈谈

谁人不爱美?凡是花草树木,都有它一种自然美的形态,只要 有心,看在人们眼里,就会引起心中的愉悦。每逢阳春三月 ,村头 孩童眺望烂烂漫漫的一树红霞,使人想起《诗经》中的名句“桃之 夭夭,灼灼其华”;城市公园里经年争奇斗妍的百花 ,逗引了多少 男女青年的情趣;即便在北国严寒的冬日 ,家家户户也短不了插些 鲜花,置些盆栽,使室内春意盎然。人们在生活中需要花。花 ,就 是这样被赋予性灵,与人为侣。

花木经常成为文人咏叹之物 。咏花诗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自成 一体。仅山茶花 ,陆游就一再赋诗咏叹,如“雪里开花到春晚,世 间耐久孰如君;凭栏叹息无人会 ,三十年前宴海云”。又见山茶一 树 ,自冬直至清明后,著花不已,宠以诗云“东园三日雨兼风,桃 李飘零扫地空;唯有山茶偏耐久 ,绿丛又放数枝红”。陆游不愧为 陆游 ,山茶耐久的性格特征 ,一下被他捉准了。英国 19世纪名诗 人柯尔瑞基,在自已的日记中记下了他长久对花草飞鸟的观察和在 观察时的零思断想 。我国现代散文家写花草的也不少,其中,首先 不能不想到江南园艺名家周瘦鹃 。他先后出版了有关花木的著述 七八本 ,大部分同时又是清新的散文小品 。周瘦鹃 1968年被“四 人帮”迫害致死,为了怀念这位正直善良的老作家,友人替他编选

了散文集《花木丛中》(南京金陵书画社 1981年版)。

“五四”之前 ,周瘦鹃曾翻译欧美短篇小说 ,为鲁迅称许过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写了大量小说散文 ,创作倾向属于文学史家所 谓的“礼拜六派”,受到进步文艺界的批评。30年代中期,他从繁 闹的上海退隐苏州老家,兴致转向园艺,爱好花木,进一步爱好盆 景。除了偶尔执笔 ,白天黑夜,风里雨里,常与花木为伍 。他自叹 到了热恋和着迷的地步。古人所谓“一年无事为花忙”,《花木丛中》 正是他一生爱花的写照。

《花木丛中》百余篇 。其中所记如迎春花、梅花、桃花、牡丹、 蔷薇、杜鹃花、莲花、菊花等,俱是江南名花 ,是大家熟悉喜爱的 花。作者用深入浅出 、清灵秀丽的笔触,博古通今,将种种关于花 的知识、与花有关的文学典故和风土习尚徐徐引进 ,同时铸进作者 徘徊花前饱餐秀色时的神思遐想,读来风趣逸生 ,不仅增长见识, 分享乐趣 ,而且使人丛生联想 ,扩展想象力 。作者对花木自然形 态的变化体察入微 ,自如地将花木的繁荣凋谢与国事兴衰、个人遭 际贴切在一起,借一花一木抒发感情 ,因而具有更宽广深厚的内 容。“秋菊有佳色”,是陶潜关于秋菊的警句 。作者赞同道:“秋天 实在少不了菊花,有了菊花,就把这秋的世界装点得分外地清丽起 来。”于是作者对菊花有了一种“偏爱”。但是 ,作者笔锋一转,话 说 1937年,他种植菊花为全盛时期,却不料未到菊花时节,日寇大 举进犯,恬静安闲的苏州城中,也吃到了“铁鸟”下的“蛋”。一连 七年,作者羁身海上,三径荒芜,菊花也断了种。“到了秋天,就 连一朵平凡的菊花都没有了,这没有菊花的秋天,实在太寂寞,太 无聊了。”在日本侵略者铁蹄肆意践踏的年月,这种寂寞之感 ,绝 非个人仅有。新中国成立后 ,国家新生,周瘦鹃的感情有了巨大变

化。他说:“我这陶渊明和林和靖式的现代隐土,突然走出了栗里, 跑下了孤山,大踏步赶到了十字街头 ,面向广大的群众了 。”作家 这种雀跃的心情,对生活的希望,在花木丛中,在花瓣花蕊上随时 可以觅到。周恩来、朱德等同志曾去参观过他经营多年的采莲堂。 有一次 ,周瘦鹃指着枯木说:“梅花时节 ,我用竹管插上一枝红梅 放在上面,那就好像是枯木逢春了。”委员长听了这话,点头微笑。 古人对春之去,有不胜依恋而含着怨恨的 ,有持乐观态度去送春 的,作者在《花雨缤纷春去了》一文中,肯定送春的乐观态度是“合 理的”:“好在今年送去了春,明年此时 ,春还是要来的啊! ”这与 他最初养花时,寄托的消极、郁闷之情相去多远啊!

散文是最广阔自由、无拘无束的 。新文学以来的散文名家 , 有以议论著,有以学问名,有以情见胜,有以知识渊博见长,有的 风趣,有的幽默 …… 不管题材、风格如何多样,都缺不了作品的 灵气、作家的真情实感。就如写花木的散文 ,过去一些闲适之土写 过不少,周瘦鹃本人早年也写有不少,花木在他们笔下往往是无病 呻吟之物。目前有些人热衷于写山水游记或花草虫鱼 ,追求新老 八股辞藻的堆砌,不妨常去《花木丛中》观赏一番。

1982年2 月

设置
  • 阅读主题
  • 阅读主题
    雅黑
    宋体
    楷体
  • 阅读主题
    • A-
    • 18
    • A+
  • 自动订阅 不在展示订阅提醒,自动订阅下一章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