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想和岁月谈谈 第23章 忆不尽的冰心
第23章 忆不尽的冰心
更新时间:2024-11-05 18:36:28 字数:2634 作者:我想和岁月谈谈

和冰心接触过的人,哪怕只是一次短暂的交谈,都能感到面对 的是一位充满智慧、和蔼可亲的老人。她谈起大事小事都幽默风 趣。在那幽默风趣有时夹有玩笑的话语中 ,你能真切地感受到她 如海似的爱心,如钢似的风骨。

冰心有许多海外的朋友,他们来北京准去看望她。近二十年 , 我有多次在她家里碰上这种场合。她的老友梁实秋逝世后 ,梁夫 人韩女土来看她,两人谈话持续了两个多小时。

我赶上一次 ,她接受外国记者正式采访。1987年8月 11 日上 午 ,时任中国作协外联部主任的金坚范先生陪同英国《泰晤土报》 驻京记者葛理福先生来到冰心寓所。头一天冰心家里来电话,叫 我参加一下。我提前去了 ,冰心老人说,万一她精力不济,有些问 题,你替我回答一下。记者一坐下,刚上茶,对话就开始了。冰心 时用流利的英语时用中文回答葛先生提出的问题。

她抢先问:为什么要见我这样一个老太婆呀?葛:想见名作家。 冰心:所谓的。葛: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您为什么要写?答:心中

有事想说就想写。问:你说刚开始写作时,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现 在是否仍是这样?答:也是这样,没有一天不写。问:你现在写作 是自由的?答:自由。问:你认为应该是为了艺术而艺术呢,还是 认为艺术应该反映社会?答:应该反映社会。当葛先生问她对美国 的印象时,冰心说:1922年至 1926年我在美国威斯利尔学院上学, 1936年至 1937年又去了一次美国 ,美国我有许多朋友 。但我最恨 的是种族歧视,中国就没有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我所住的中央 民族学院,便是没有种族歧视的一个例证。当问起现在中国文坛 活跃的中青年作家时,冰心特别列举了一串女作家的名字和她们的 代表作 ,她说推荐年轻作家是老作家的责任。当问到冰心女土在 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时,老人冲着我笑了笑,她特地用中文叫我回 答时“不要替我吹”。

事后想来,老人那次叫我去,实际上是给了我一次难得的听她 讲课的机会 。姜还是老的辣。

冰心很爱整洁。她用两个小书桌拼起来的一张大书桌上,整整 齐齐地分类摆列着期刊、文房四宝。平时她穿着雅素,衣服、围巾 色调配合得十分协调。花瓶里不断的是红玫瑰。我是个不修边幅的 人,头发长了也不及时剪理。最初见到她时,她总先看看我的头, 衣着,不说什么。后来熟了, 有时我刚理了发去,她一见就说我今 天挺精神。有时头发不整齐去,她就说我是名土风度,不好。在她 最后住院时期,有次她躺在床上对我说:“你出医院赶快去理发店!”

此后,我每次去医院看她,都格外注意自已头发的整齐,衣着

的整洁。1994年 10月5 日 ,老人过九十四寿辰时 ,我去医院向她 贺寿,她躺在床上,见我就说我今天很精神,提议我和二女吴青教 授女婿陈恕教授站在床边合影纪念。

冰心大量的文学作品是为儿童写的 ,核心内容是母爱。在日 常生活中,她对待后辈的教育常用引导启发的方式。往往表扬就 包含了提醒、批评 。但有时她也会率直地批评 。我有事除电话外 , 给她写信,有次收到她的回信,头一句就说,以后你别写信了,还 是通电话,因为你的字迹太潦草,辨认费力。看了信后 ,我深深内 疚。过后她有事打电话问我 ,我说了半天,她说听不清楚,说你还 是写信来吧!这封信我真是下了功夫,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地抄了一 遍 。不久她在电话中说我字有进步 ,但也不必过于工整,注意笔画 看得清就可以了。杨绛先生出版了自已的作品集三卷本 ,当时钱 锺书先生和她都在病中。杨先生托我将书代送给冰心 ,老人翻开 扉页,指着杨先生写的“后辈杨绛敬望”对我说,“她称我前辈,记 住杨绛可是你的前辈,辈分不能乱!”她开玩笑地说:你随钢钢(冰 心的外孙)叫我姥姥,你也降不了辈!

冰心自 1980年腿骨折之后,极少出门 。我印象中 ,看望她 , 先是民院和平楼寓所 ,1983年后在民院教授楼寓所或客厅或书房。 后来几年就是在北京医院病房 。难忘的一次 ,1980年下午,我同 吴青、陈恕陪她到楼下散步,在花坛前,陈恕还为我和老人摄影留 念 。老人说,她以前爱散步、爱出国,到国内各地走走,现在身体 不行了。住楼房养花的地方也没有 ,现在家里四季不断的鲜花多

是朋友送的。

据我所知,冰心晚年文艺界同辈朋友中,她去看望过夏衍,夏 衍与她同龄,生日小25天,姐弟相称 。她去看过叶圣陶先生 ,叶 老比她大,所以她称叶圣陶先生为叶老 。她曾写过《我所钦佩的叶 圣陶先生》,文中说“叶圣陶先生是我在同时代的文艺界中,所最 钦佩的一位前辈”。他们在文学、教育等方面的巨大贡献,在为爱 护孩子、爱护祖国未来而几十年如一日地奋斗方面有着共同之点。 冰心对人处事热情认真,几乎来信必复,但她还谦虚地称赞叶老做 事认真。她曾让我转告叶老长子叶至善,说她寄赠给叶老的著作, 叶老收到后每次必回信致谢,她知道叶老晚年眼睛不好,说至善来 个电话就可以了,千万别让叶老将这小事放在心上。

冰心眼疾手勤。她晚年除了住院卧床不起,常阅读各类期刊, 友人赠送的著作,坚持每天写3至4小时,来访的客人又多,她安排 得井井有条。我为《文艺报》约请过她写文章,只要她答应写,一般 都提前写好。她常说一个作家怎么能搁下手中的笔?她完成了许多 写作计划,有些没完成。她了解中国现代文坛风风雨雨、奇闻轶事 太多,她说可以写一部《儒林外史》,但不是小说,是纪实性的。

新中国成立后 ,冰心多次代表中国作家出国访问 。她和巴金 的深厚友谊多是在一同出国期间深谈结下的。1980年她最后一次 访问日本后 ,因病就再没有出访了 。1989年我国台湾有关方面请 她和巴金去访问,冰心和巴金多次相商后,同意接受邀请,待天气 暖和些时去。后因身体等问题未能成行 。冰心老人很惦念在台湾

的老友,很关心祖国的统一大业。她在 1989年2月3 日寄给台湾笔 会文友们的信中写道:“农历新年快到了!这是我们祖国几十年来 最热闹的、传统的家族大团圆节日。脆响的爆竹的声音 ,使我痛苦 地想道:好好的一个完整的祖国,被人为地分成两边,把我们十二 亿骨肉同胞弄得如此隔膜!如此生分!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 语”的日子,不能再延长下去了。我们海峡两岸的文艺工作者 ,永 远是行进在人生道上的十二亿同胞们的吹鼓手和啦啦队 。让我们 在海岸两边一同拿起手中的如椽大笔,写出真挚深刻的文艺作品 , 来提醒和引导海峡两岸十二亿同胞一同伸出爱国热情的双手,愈伸 愈长,愈伸愈近,直到把美丽的台湾宝岛和祖国的伟大960万平方 公里河山连成一片。冰心老人对生死看得坦然 ,她常说人落地是 默默无闻的 ,走了也该是默默无闻的。她的远行是平和的没有什 么遗憾的,她经历了香港回归,得知澳门即将回归,她对祖国统一 的惦念完全可以放下。安息吧 ,为中华子孙引为骄傲的世纪老人。

1999年3 月

设置
  • 阅读主题
  • 阅读主题
    雅黑
    宋体
    楷体
  • 阅读主题
    • A-
    • 18
    • A+
  • 自动订阅 不在展示订阅提醒,自动订阅下一章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