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想和岁月谈谈 第57章 橄榄树下历险记
第57章 橄榄树下历险记
更新时间:2024-10-23 17:19:35 字数:4509 作者:我想和岁月谈谈

近十多年 ,外出乘坐飞机 ,几乎成了我的习惯 。记得 1982年 初次出访东非,要飞行二十多个小时,去处是神奇的,印度洋的一 角 。当我进入北京机场海关,投向送行的尚不懂事的儿子一瞥,确 乎是依恋中带有几分畏惧 。多少年过去了 ,人世沧桑 ,现在当飞 机腾空而起 ,我的心反倒平静下来,平静得我能在飞机上写文章, 追记有趣的交谈,能认真地阅读平日想读未及阅读的书籍、报刊文 章 。可这次远行有点意外 ,家人和亲友临行前,都好奇地问我,现 在怎么到那里去?虽然我要访问的国家,航程并不比我数次出访的 国家远,只有十几个小时。

我们选择了一条理想的航线 。从北京乘北欧航空公司定期班 机到丹麦哥本哈根,在机场休息两三个小时,再换乘北欧航空公司 班机直飞目的地以色列特拉维夫 。哥本哈根国际机场宁静的氛围 使人感到进入了安徒生童话的梦境。北欧航空公司是丹麦、瑞典、 挪威三国联合组成的,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我们乘坐的是波音757 大型客机,餐饮供应,并不比我们国家国际航线好多少,但空姐的 服务极为周到 。说也奇怪 ,我国民航服务人员多是年轻漂亮的小 姐或年轻帅拔的男土,可北欧航空公司上的服务人员全是空嫂或中 年男土 。他们有丰富的飞行服务经验,我用餐速度快,空嫂能及时

将我的餐盘取走 ,好让我收起小桌板 ,松动腿脚 。而在我们的航 班上,往往是定时集体收回餐具,腿脚不自由要好些时辰。在飞越 西伯利亚上空时,我困睡了一会儿,醒来时发现有人给我盖上了毛 毯,空嫂又及时递给我一块热毛巾和一杯热茶。航行的舒适 ,使我 忘却了临行前多少有点的恐惧。我们早上9点从北京出发,当天晚 上8点飞机就在地中海沿岸特拉维夫上空盘旋了。时差6个小时, 现在北京正是万籁俱寂的下半夜2点 ,陌生、新奇的以色列终于 到了。

中国作家代表团一行四人 ,是应以色列政府邀请 ,为执行中 以文化交流协定前来的 。以方接待单位是以政府外交部 。我们在 进入以色列海关时,照例应该有以方官员来迎接 。我们等了 10多 分钟不见有人 ,只好自已进关在候机厅等候 。团里的翻译钮保国 是第二次来以色列。1993年他陪同张贤亮为团长的中国作家代表 团来访过 。据他说 ,当年飞机一停 ,就受到以外交部前驻巴拿马 大使的欢迎 ,今天有点奇怪 。候机厅里不时来往的荷枪实弹的男 女土兵使我们并不太疲劳的神情增添了些许恐惧 。我和赵熙 、周 大新站在一起 。保国是老练的外事人才 ,他去机场询问处用英语 与服务小姐联系 ,请求她的帮助 。小姐很快与外交部接待人员联 系上,几分钟就到了 。是一位年轻的女外交官 ,叫莉丽安 ,以前 任驻新加坡领事 ,现在外交部工作 。当我们坐上一辆以外交部为 我们提供的三排座的大奔驰时 ,她才抱歉地向我们解释 ,她早已 到机场了 ,在我们飞机降落前 ,突然有人向警察报告 ,说机场出 口处有辆汽车上有炸弹 ,警察通知所有的人散开 ,她就跑开了 , 司机也将车开跑了 。等警察宣告平静后 ,她赶回机场 ,我们已出 关了 。听了莉丽安小姐的一番话 ,再看看机场周围的繁华景象 ,

真以为她在说故事。看来以色列人具有高度承受袭击的应变能力。 我们下榻的宾馆在耶路撒冷 ,从机场去有三四十公里 ,当我们行 驶在高速公路上 ,虽然远处近处一片灯光 ,心里仍滞留着后怕 。 平日在电视上看到的爆炸镜头重又闪过 ,我才想起家人亲友送行 时的特殊眼神 ,我们是冒着生命危险从亚洲最东边来到亚洲最西 边进行友好访问的。

耶路撒冷是世界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有五千年的历史 ,文字 记载也有三千多年 。位于以色列的中心 ,在犹地亚山环抱之中。 司机懂历史,他一路向我们介绍耶路撒冷,充满了自豪 。由于是夜 晚,当我们进入市区时,远处山头上星散着高层建筑,近处见到一 座座石头建筑物。我们住在公园饭店 ,规模不大,但设备齐全,房 间布置雅致。我先拿到一把钥匙,翻译开玩笑说,团长的房间是他 们定的 。其实我们四个人每人住一个单间 ,设备全是一样的 。连 房间里赠送的一盒点心和一块巧克力都是一样的。唯一差别,就是 我推开窗户,能看到耶市的大半个脸,漆黑的一片闪着万家灯火。

安定后 ,洗了个澡,已是当地时间近 11点了。我们去一楼咖 啡厅小坐,大家都不饿,在飞机上各种喜爱不喜爱、习惯不习惯的 食物都填满了。但大家都感到渴 ,国外饭店没有开水,我已习惯喝 矿泉水,甚至自来水,好在我准备了足够的黄连素 。可赵熙和周大 新极不习惯,他俩都是初次出访,必须喝热开水 。热咖啡、热茶, 他们也不习惯。保国去同服务员商量 ,回答说没有,进一步商量, 又说在咖啡厅里只喝热开水是违反犹太教规的 。后一点是我们万 万没想到的。也许是对远道而来的中国客人友好,最后同意供应 一大瓶热开水,拿回房间。后来结账才知道这瓶热开水价格之昂 贵 。他们先回房间了 ,我在喝咖啡 。饭店花园里不断传来音乐和

歌声 。有人正在举办结婚舞会,气氛热烈、祥和,颇有几分浪漫情 调 。四周各色鲜花在微风中摇曳 。突然 ,我见到一位正在跳舞的 青年腰间佩有一只手枪,刚刚隐去的惧怕又悄然浮起。快回国时, 我向陪同葛兰小姐询问这件事 。她说,有持枪证的人,随时可以带 枪 。我问她是否都有持枪证,她说犹太人、德鲁兹人可以。

因为过于疲劳 ,来到以色列的当晚 ,睡得很熟 。在以色列为 期一周的访问,我们在耶路撒冷度过了三天 。与政治家、作家、学 者、宗教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特别是会见了著名政治家、以色列 前总理西蒙 · 佩雷斯先生,参观了以色列博物馆、二战大屠杀纪念 馆、拉宾墓地 。难得的是 ,我们参观了举世闻名的古城。

古城是耶市的老城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被 84次重复争 夺过 ,成为众多帝国的都城 。数不胜数的古迹、圣地和祈祷场所, 世界三大古老宗教犹太教、基督教、穆斯林教在这里紧紧汇集。对 于耶路撒冷,先知们赞不绝口,文学史诗和祈祷词倍加尊崇。巴比 伦的《塔木德经》中说:“在授予世界十份美丽之中,有九份为耶路 撒冷所得,只有一份给了世界其他地方。”现在的耶城最原始的核 心部分就是老城。老城内的面积不大,仅 1平方公里,古城墙有4.8 公里 。老城内分4个小区 ,即今天老城的犹太人、穆斯林、基督教 徒和亚美尼亚人的聚居区 。我们先从了望山、橄榄山眺望了老城 的壮景。

当我们进入老城大门时 ,导游提醒我们将贵重物品留在汽车 内 ,身上只带了相机和买点纪念品的货币。不是休息日 ,来自世 界各地的朝圣者和游客如云 。以色列警察很威武地在站岗巡逻。 最早见到的西墙 ,是残留下的唯一城墙 。西墙又叫哭墙 ,是犹太 教徒在这里用哭的方式祈祷的圣地 。西墙分东西两段 ,男人在东

段哭,妇女在西段哭,可以自由进出 。当我们正要进入时 ,突然 警察向我们的陪同说 ,现在发现了西墙下面有一个怪状物,需要 检查、排除 ,暂时停止入内 。许多人吓得走开 ,导游领着我们先 去别处参观。

如果说我们一踏上以色列国的那场虚惊是不被知觉的,今天 的一场却是亲身经历的 。这无疑给我们游览古城蒙上了浓重的阴 影。也许是主人的好意 ,怕我们在这里逗留过长引来麻烦,时间安 排极紧,一般需一天才能看够,我们只有两小时。4个居住区内教 堂无数,仅基督教堂就有耶稣遇难处,老城是历史文明与现代文明 的独特交会,是宁静的居住区,又是繁华的商业区 。阿拉伯人开设 的色彩绚丽的商店 ,我们只能一闪而过,可以说是走了一趟古城。 临近中午,我们离开时,西墙的险情已排除,匆匆又补上看了看。 只见个个祈祷者将祈祷词写在纸条上,塞进城墙的夹缝里。我不 会写,用汉语说了声“和平”。

我们驱车向以色列北部山区 ,两个多小时后 ,抵达加利海。 所谓海实际上就是一个水库 ,是以色列最大的天然水资源。水库 一边是戈兰高地,沿海有几个旅游村镇。几天来 ,由于对以色列饭 菜不太适应,在这里欣喜地找到了中国餐馆,西餐式的中国菜,是 泰国籍的华人开办的,餐厅里挂满了中国书法。我要了一条炸鱼, 是非洲鲫鱼,又吃了同伴们的几个鱼头 。由于这一带与叙利亚、黎 巴嫩交接 ,最近的国境线才几百米 ,虽然目前战事平息 ,湖水平 静,休闲的游人不少,但战争的阴影仍在暗中游弋。几位以色列作 家告诉我们,他们虽然平时住在花园式的小别墅里,但每个家庭、 每个人都有两处床 ,战争一来就下地洞。以色列处处都挺拔着和 平之树 —— 橄榄树,这一带尤其茂密,地洞周围掩体也是橄榄树。

和平在地上,还是在洞里,我突然犯起疑惑。

耶路撒冷目前没有机场,回国还得从特拉维夫走,仍然是北欧 航空公司的飞机。早上 10点,知道以色列出入境安全检查严格,8 点钟以前外交部官员就送我们抵达了 。毕竟是他们政府邀请的客 人 ,中国客人,我们受到了优待,没有同普通旅客一起接受安检, 被单独请到一处 。我驻以色列使馆一秘车兆和同志代表大使馆来 送行。他来以色列已两年 ,送往迎来多次,与机场负责安检的人员 很熟悉 。他同负责人一位剽悍的青年热情招呼 ,用英语交谈。突 然对方安检负责人严肃地要车一秘出示证件,看了外交证件后他又 恢复客气礼貌 。一位负责安检的小姐过来问我们几个问题 ,比如 住在什么饭店,行李是否放在自已房间的,有什么客人来过房间看 望,有无人托你带东西上飞机 。我们此行 ,除对方安排外,未与任 何人有过联系,如实一一说明,她说可以了。但其他三人却发生了 一点小麻烦,原来以外交部巴奈尔先生宴请我们时给每人送了一把 作书签用的小刀,如实说了,安检小姐非要看。那小礼品他们都放 入要托运的箱子里了 ,一时忘了放在哪里。翻译一再说明是外交 部送的,以色列外交官员也一再说明,他们仍坚持非要看。这样被 耽误了半个多小时。

保国来告诉我这个情况 ,我忽然想起 ,这个小礼物我就放在 随手提的小包里,还没拆封,当场打开,原来是一个捅人不见血的 小刀把。他们表示歉意 ,请我们理解,热情地将我们引进候机厅。 飞机很快就要起飞了,虽然离开祖国才一周,由于当地的新闻媒体 看不懂,听不懂,别说对祖国,即便对我们涉足的城市里发生的事 也一摸黑 。大家都静静地在回想 ,思乡之情、思亲之情不必言说。 突然一位机场服务人员来找我,我以为又有什么麻烦事,心情又紧

张起来。经翻译联系 ,才知道,原来给我安排的吸烟区座位是3人 一排的,服务小姐说还富余一处3人一排仅 1人坐,给我换个位子, 让我舒服一些 。我只好用英语说声谢谢,她笑笑走了 。这是以色 列人给我留下的最后一个印象。

5个小时后,在哥本哈根机场休息厅,见到一位中国人在看当 天香港出版的中文报纸,头版上就有以色列武装冲突的消息和现场 图片,原来就发生在我们昨天下午逛特拉维夫市容的时刻。

回国后 ,不时有耶路撒冷爆炸的新闻 ,特别是7月30 日大爆 炸。无怪有几天接的电话 ,都极为关切地询问我以色列此行是否 遇到险情 。说实话,我们在以色列生活了一周,所到之处,城市是 美丽的,用石头建造的房舍,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街面的行 人和车辆都在有序地流动。

正在特拉维夫大学进修的北京大学一位教师对我说 ,他来这 里四年,没有什么战争的感觉,社会秩序安定,年轻漂亮的女大学 生夜里两三点钟打的土都很安全。可见人民是珍惜和平 ,并努力 营造和平氛围的 。西蒙 · 佩雷斯为推动中东和平作了巨大努力, 他在接见我们代表团半小时的说话,中心主题就是强调和平对人类 的意义,他称赞中国不是用武力,而是用智慧收回了香港 。他期望 人类通过文化、文学作品打开通向和平之路。

佩雷斯先生的话 ,代表了我们所接触的以色列各族人民的共 同愿望 。耶路撒冷意思就是和平之城 ,橄榄树就是和平的象征。 耶路撒冷经历了五千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屹立于世,橄榄树下应该永 远覆盖着和平。

1997年8月10日

设置
  • 阅读主题
  • 阅读主题
    雅黑
    宋体
    楷体
  • 阅读主题
    • A-
    • 18
    • A+
  • 自动订阅 不在展示订阅提醒,自动订阅下一章
保存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