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想和岁月谈谈 第60章 同是绍兴酒
第60章 同是绍兴酒
更新时间:2024-11-05 19:01:19 字数:1416 作者:我想和岁月谈谈

今年是李白诞生一千三百周年 。为了纪念这位大诗人 ,诗人 归终之地马鞍山市在积极准备一系列活动。

李白诗流传广,影响深,世人公认 。我出访一些国家,遇到作 家朋友,他们列数中国大作家时,往往首推李白。

1997年在以色列, 就听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犹太诗人带着翻译了的李白诗稿 死在纳粹集中营里。

万没料到,这次在台湾一个古朴的小镇上,却见到了李白的全 身塑像。

那是在南投县埔里酒厂大门口 。

埔里酒厂是台湾最大最出名 的酒厂,主要生产绍兴酒,也生产白酒。

1997 年台湾大地震时,曾 遭到严重损害 。

据说,酒坛里的酒在镇上流成了河,一时鲜活的鱼 虾都变成醉鱼醉虾 。

我们去参观时 ,该厂生产已在恢复。

在厂门 口,李白全身塑像的周围墙上书写着“酒仙李白,酒神杜康,酒福 钟馗”大字,在石头上刻写着“文化酿酒,艺术观光”。

在厂门内墙 上,录写了李白《将进酒》诗全文。

看来 ,这厂家很看重中国传统 酒文化这张牌对促销酒的作用。

埔里酒厂,在当地被称为“绍兴黄酒之乡”。

对这 ,我颇有点 奇怪 。问陪同我们的主人,他们笑着说,绍兴酒的故乡自然在浙江绍兴,但台湾爱喝绍兴酒的也只能喝这里生产的 。

厂家说,他们出 产的绍兴酒,与绍兴出产的配料基本一样,但也有些变化。

于黄酒, 我不是行家,尝不出它和绍兴出的绍兴黄酒在口感、质地上有多大 差别,我关心的是它的“后劲”如何。

我有被黄酒“后劲”发作弄得狼狈不堪的深刻记忆。

1983年冬,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约我选编一套“百花青年小文库”,每本3万 ~5 万字 。

第一批我选了巴金、夏衍、艾青、马烽、李瑛、王蒙、陆文 夫、邓友梅、宗璞、乌热尔图的作品共十本。

1984年3月,我去上 海,巴金很支持这项文学普及工作,同意编选他的文本,他在自写 的“前记”中说,“这本小小的散文集是吴泰昌同志替我编选的 , 用《愿作泥土》作书名倒是我的想法。

我喜欢这篇短文 ,它写出了 我的心愿”,“我空着两手来到人间 ,不能白白地撒手而去。

我的 心燃烧了几十年,即使有一天它同骨头一道化为灰烬,灰堆中的火 星也不会给倾盆大雨浇灭 。

这热灰将同泥土掺和在一起 ,让前进 者的脚带到我不曾到过的地方。”陆文夫在苏州 。

他的那本《围墙》 是他自选的,为了“选”,他约我从上海去他那里谈谈,他说,上午 去,下午回,不耽误你晚上要办的事。

近中午到苏州 ,他从车站将 我拉到一家百年字号的老饭店,文夫当时已发表了中篇小说《美食 家》,从饭店老板到厨师,个个认识他,待以上宾。

他点的几道菜 , 全是苏州风味特色 。文夫请我喝绍兴加饭 。

他当年酒量大,又会 喝。我平日多喝啤酒 ,有些场合喝点白酒,到浙江一带偶尔也喝点 黄酒。

也许我们谈兴浓 ,也许文夫有意想将我灌醉,他见我用喝啤 酒的方式喝黄酒,也不提醒我。

我们喝到下午四时,他送我上火车。

岂料上车不久,我就头晕酣睡了 。

车到上海我仍不醒,列车员将我 扶下半躺在站台上。

接我的《解放日报》的朋友,在出站口久等不见我,进站来找,才发现我。

回到宾馆就和衣躺下了 ,醒来已是次 日上午 。

原来晚上约好去看一位多年不见几经周折才联系上的朋 友。

他是 1952年我在当涂中学时编发我第一篇文章的编辑。

由于 绍兴黄酒的那股后劲,使我失约,从此再也没有机会见到他了。

每 每想起此事,我就后悔自已的贪杯,怨恨绍兴黄酒的后劲。

在埔里酒厂我没有喝包装精美的绍兴黄酒 。品尝它 ,是在台 北文友一次聚会上 。我小心地看着酒杯 ,有数地喝着 。

席上劝酒 我也不顾。我怕再误事 ,第二天上午,只有这个时间,我要去参观 胡适墓、胡适公园和胡适纪念馆。

2001年6月18日

设置
  • 阅读主题
  • 阅读主题
    雅黑
    宋体
    楷体
  • 阅读主题
    • A-
    • 18
    • A+
  • 自动订阅 不在展示订阅提醒,自动订阅下一章
保存 取消